当前位置:
首页 > 古典 > 方正悬针篆变

方正悬针篆变

方正悬针篆变基础信息

  • 字体品牌:

    方正字库

  • 设计师:

    卢帅
  • 字体分类:

    创意字体
  • 字体属性:

    精品字
  • 字符集:

    大陆简体(GB2312-80)
  • 发布时间:

    2009

方正悬针篆变字体介绍

方正悬针篆变的创意源于三国东吴皇象所书的《天发神谶碑》。这款字体的字形保留了篆书悬垂、对称等规律,并将隶书与楷书的笔画特征融为一体,实为三种书体的统一。整体字形修长,结构上密下疏,起笔见方,收笔尖锐,如钢针下悬。方正悬针篆变将传统书法艺术融入现代字形之中,风格复古,装饰性强,适用于历史题材类的宣传设计,以及武侠类的影视、动漫和游戏。

方正悬针篆变字体展示

悬针篆变设计阐述

起源:宋拓三国吴刻《天发神谶碑》(拓本半开纵32cm,横20.6cm,1956年家属捐赠故宫博物院藏)也叫《天玺纪功碑》、《吴孙皓纪功碑》,俗称《三段碑》,传为皇象所书。关于此碑的记载:公元264年,三国吴孙皓继帝位,由于他残暴昏庸,政局日益不稳。276年,改元天玺。为稳定人心,佯称天降神谶文的舆论以为吴国祥瑞。刻碑于一巨大的矮圆幢形石上,立于江宁(今南京)天禧寺。后碑石断为三截,故名《三截碑》。也有说此碑乃三石垒成,非是断裂。清嘉庆十年(1805年)三月,此碑毁于火灾。

《天发神谶碑》总体以秦隶之方,参周籀之圆。起笔见方而收笔尖锐,同时保持小篆结体上紧下松的整体格局。用笔方劲,横画、横折笔画、点、竖画起笔均用方笔,下笔处如刀斩斧截,竖画收笔多用悬针,像尖刀入地,别具一格。尖气构成了此碑的特异风格,故称作“悬针篆气”。加之垂直笔画有锋棱、似飘带,又称“韭叶篆”。康有为曾惊叹为“奇书惊世”,张叔未则云“吴《天玺纪功碑》雄奇变化,沉着痛快,如折古刀,如断古钗,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”。后世篆刻家深受此碑启发,多取其笔意入印。赵之谦“丁文蔚”一印便有此意味,后世认为这方印启发了齐白石,从而形成大刀阔斧、斩钉截铁的齐派篆刻风格。

方正悬针篆变

理念:《天发神谶碑》若篆若隶,转折方圆并用,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,打破对篆书固有的定义。悬针篆变的设计灵感即缘于此,以隶体效篆书,留有篆书遗意。取其起笔方硬而收笔尖锐、结体上密下疏的特点,字型修长,有如钢针下悬。篆书繁复难读,做成简体字必须有大幅度的改造,不能只沿用原碑风格。定位为篆书变体,意在保留篆书韵味,如悬垂、对称及规律性,并将隶书与楷书笔画特征熔于一炉,实为三种书体的统一,创造出一种新的体式。同时增强“韭叶篆”的特点,将原碑文的刚猛风格做了纤秀柔美化的改进。将传统书法与现代形式语汇融合,追求飘逸柔美、开张疏朗、雍容大气的艺术美感,复古却易读。特征较为鲜明,适用于古典或玄幻风格的广告、书刊、影视及电脑游戏等用字。

初稿

方正悬针篆变

二稿

方正悬针篆变

终稿

方正悬针篆变

结构:字形修长,重心偏上。

方正悬针篆变

笔形:横画取隶书的蚕头燕尾,长横笔锋明显、收笔倾斜角度大,短横斜度小。

点、竖、撇、捺、提的起、收笔均一致,追求风格统一。

因字形修长,不适合参照隶书,故起笔取楷书笔意。

为体现悬垂特点,点、捺笔势倒置。

方正悬针篆变

起笔及折肩是最大特征,曲线圆润饱满、左右对称,忌尖锐或粗钝。

方正悬针篆变

点画:

方正悬针篆变

为体现篆书悬垂的特点,将部分笔画变形做悬垂处理

方正悬针篆变

排版展示效果

方正悬针篆变

应用效果

方正悬针篆变

书籍封面应用

方正悬针篆变

礼品包装应用

方正悬针篆变

影视字幕应用

方正悬针篆变

电视剧发布会现场应用

方正悬针篆变

方正悬针篆变字体下载

方正悬针篆变